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业内资讯 >> 产业用纺织创新产品入选项目(一)

产业用纺织创新产品入选项目(一)

浏览次数: 日期:2014-10-09

  项目名称:“喷射平涂”工艺高吸水性亲水非织造布
  入选单位:昆山市宝立无纺布有限公司展品编号:H17
  创新技术:该项目产品主要利用材料改性和喷射、平涂、复合、亲水整理等创新工艺,成功开发并优化了“喷射平涂”的工艺技术,在无纺布中设置亲水层,采用标准纺粘双模头工艺设计纤维多层交叉分布成形,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功能性亲水非织造布产品,解决了聚丙烯非织造材料拒水或吸水慢的问题。其产品具有亲水、超柔软、抗静电、双色、环保多种功能,与传统非织造布制备技术相比,具有工艺流程短、生产速度快,产量高、成本低等优点。
  项目名称:高阻隔性复合非织造材料
  入选单位:佛山市南海必得福无纺布有限公司展品编号:H08-1
  创新技术:高阻隔性复合非织造材料包括SMMS、SMMMS以及其他经过特殊处理的具备高阻隔性的非织造产品。采用聚丙烯与乙烯基共聚技术,通过在共混纺丝工艺过程中添加少量添加剂进行改性,提高PP共聚物的熔融指数,提高了产品的阻隔性能,也改善产品的手感、柔软性。
  采用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对非织造材料的表面改性,等离子体具有足够高能量的活性物种使反应物分子激发、电离或断键,来提高非织造布的抗静电性、防水性、防污性、接着性等,通过三抗(抗酒精、抗血液、抗汽油整理液/助剂)处理,使产品具有了优良的透气性、高抗静水压和细菌阻隔的性能,且具有抗酒精、抗血的特点。
  项目名称:新型抑菌非织造材料
  入选单位:佛山市南海必得福无纺布有限公司
  创新技术:产品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抑菌处理,包括纳米银抑菌技术、自主设计广谱抑菌整理剂配方等,都具有安全无毒、高效、作用持久、抑菌稳定性好等特点。自主设计双面转移上液装置(专利技术)和在线高速多次烘燥装置,非织造材料在成网后无需成卷下机就可直接进行抑菌整理和烘燥,将纳米银液体均匀涂覆与非织造材料表面,一步法完成抑菌非织造材料的生产,生产效率提升明显,成本得到下降。研究考虑到抗菌材料的应用特殊性,对正压牵伸辅助装置进行技术创新,提高精度和可靠性,使熔体细流先得到部分牵伸,然后再进入负压抽吸牵伸甬道,在正、负压的双牵伸作用下,使抗菌材料的拉伸强力大幅上升,保证抗菌非织造材料的应用广泛性。
  项目名称:超轻柔非织造材料
  入选单位:佛山市南海必得福无纺布有限公司
  创新技术:采用共聚改性新型纤维,增强材料在纺丝过程中的流动性,达到超柔的效果采用低流动特性的聚丙烯主料与乙烯基弹性体共聚,共混纺丝工艺过程中添加少量添加剂进行改性,增强材料在纺丝过程中的流动性,改善产品的综合性能,使产品具有特殊的手感和柔软性。
  采用高速纺丝技术,获得超薄、超柔的效果,同时大大提高生产效率。高速纺丝技术包括:优化冷却牵伸通道的结构,提高气流速度;重新配置冷却侧吹风及抽吸风风机的流量及压力;增加空气调节系统的换热面积,适应温度更低,流量更大的工况。纺丝系统的热压辊加热系统采用热油,受热非常均匀,可使温度更容易调节,避免了缠辊等工艺故障对高速纺丝过程的干扰,提升了铺网的质量。
  项目名称:无级调压热轧机
  入选单位:博路威机械江苏有限公司
  创新技术:该产品主要用于非织造布的热轧加固定型。无级调压热轧辊具有可在线调压的性能,在加工不同品种产品时形成均匀线压;可在线更换辊套:从轧光到轧花的工艺转化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完成;一油多用,高效节能:高温热油在作为传热媒介的同时又产生内压调节中高作用;辊面温度均一:该产品通过独特的内部结构设计,配合专用的加热系统,控制辊面左中右温差在±1℃范围内。主要技术指标为:最大辊宽6000毫米;最大运转速度1000米/分钟;最高辊面温度可达275℃;线压力可灵活升至300牛/纳米,无泄漏。
  项目名称:双组分超细纤维纺粘水刺非织造布工艺技术与装备的研发
  入选单位:大连华纶化纤工程有限公司
  创新技术:一步法双组分超细纤维纺粘+水刺成布工艺,工艺流程短、投资少、能耗低。将双组分中空桔瓣复合纺丝直接成网技术、双吸风多段式摆丝成网技术、水刺加固与开纤技术集成创新,水刺开纤率高,单纤可达0.075旦。生产过程省去了海岛纤维的碱减量和甲苯萃取等处理环节,无任何污染现象产生,属节能环保型产品和高新技术。采用中空桔瓣型双组分纺丝组件和复合纺丝箱体、双吸风多段式摆丝铺网装置,以及高压水刺开纤、固结设备,生产双组分超细纤维纺粘水刺非织造布,产品强力高,纵横向强力比均衡。
  项目名称:超舒适防护服纱线技术研究及产品开发
  入选单位:德州华源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创新技术:选择了本身具有阻燃性能的LenzingFR®、Protex-M、芳纶1414和天丝纤维。考虑到芳纶1414容易起静电,此次开发研制了一种除静电润滑液,将肥皂水和抗静电剂进行了比例搭配找到最适合的配方,有效改善了各工序的可纺性,提高了纱线品质。采用单纤维梳理混合技术,达到数十万次的并合数,完全实现了单纤维混合,而且提高了成纱品质。利用了高湿环境使纱线快速发生松弛现象,采取低温抽真空高湿的蒸纱工艺,既不影响织物的染色性能又能起到很好的定型效果。梳棉工序进行了锡林盖板四点隔距优化实验,优选了最佳隔距,使成纱指标在较好水平。采用了粗纱上销压力棒及细纱中长上销,为保证股线强力最大化,对单纱股线的捻系数配合进行了试验,在保证强力较高的同时降低生产成本,优选了单纱股线的捻系数。
  项目名称:LenzingFR混纺针织舒适面料
  入选单位:德州华源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创新技术:采用环保型再生纤维素纤维兰精公司的LenzingFR和天丝A100进行混合,采用特殊的工艺流程,最大限度的减少纱线棉结及细小疵点,使针织面料手感柔软,外观光洁无瑕疵。LenzingFR混纺针织舒适纱线采用的纤维具有阻燃特性,使织物具有更持久的阻燃性能,而且所采取的阻燃纤维属于环保纤维,不释放有毒气体,保证了服装的安全性。天丝及LenzingFR大大提高了织物的舒适性,自然凉爽,具有较高的吸湿性,亲水性、优良的透气性以及卓越的湿度调控功能,能够有效减少细菌的生长,具有绝佳的肌肤亲和特性。
  项目名称:高性能功能性过滤材料关键整理技术及应用
  入选单位:江苏东方滤袋有限公司
  创新技术:研发了滤料催化分解氮氧化物技术。在滤料迎尘面泡沫涂覆纳米材料,催化分解烟气中氮氧化物,提升PM2.5治理效果。应用树脂全包覆纤维技术,在滤料纤维表面形成完整包覆的、均匀分散着聚四氟乙烯颗粒的膜结构,提高滤料拒水、拒油、隔绝氧气性能,滤料使用寿命达3年以上。发明了低损伤针刺技术,针对传统针刺加工造成滤料基布强力损失50%左右的问题,发明了全新的椭圆针叶刺针和特定的针刺机针板布针方法,基布损伤率小于15%。采用了滤料迎尘面致密缠结技术,深层针刺与表层水刺相结合,使滤料梯度缠结,实现致密缠结结构的滤料迎尘面,保证了滤料强力性能和透气性能,除尘效率达99.99%。
  项目名称:聚苯硫醚纺粘针刺及水刺非织造过滤材料成套技术
  入选单位:佛山市斯乐普特种材料有限公司
  创新技术:提出了聚苯硫醚(PPS)非织造过滤材料采用纺粘针刺及水刺法生产的设想,在国内外同行中首次对聚苯硫醚树脂采用纺粘+针刺+水刺的工艺流程进行工业化生产及成套生产设备的设计和配置。在纤维的生产上采用了气流牵伸,高速纺丝技术,并将生产的连续长丝进行直接气流成网。而在加固工艺上采用了针刺+水刺工艺与前道的纺粘技术相结合,成功建设了一条PPS纺粘针刺+水刺过滤材料生产线。该项目的工艺路线为世界首创,在对PPS采用纺粘技术和对纤网采用水刺技术上具有独特的创新性,相应的技术创新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并获得了授权。PPS纺粘非织造过滤材料具有过滤精度高、过滤阻力低、易清灰、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并降低了PPS滤料的生产成本,将为企业带来丰厚的利润,有着较高的经济效益。
  项目名称:可冲散全降解环保水刺材料
  入选单位:杭州诺邦无纺股份有限公司
  创新技术:通过自主设计的纤维预处理设备,对多规格纤维素纤维表面进行原纤化预处理,使其表面分裂出细小的微纤维,增加纤维与纤维之间的抱合点,经后道的低压水刺缠结后实现低缠结高抱合的特殊状态。通过成形纤网三维结构重塑技术,在水刺前设计专用速差热辊/皮带装置,对进入水刺的纤网进行凝聚作用,重塑三维结构,增加纤网间的间隙空间,使其烘干后保持较好的厚度及较多的结构空隙,从而实现在水力冲击下有更多的水分子进入产品的空隙对纤维进行更多的冲击作用力。采用多道低压力水刺工艺和致密柔性拖网帘相结合,减少了原纤化后细小微纤维的流失,降低了水针对纤维的切断作用,纤网得到高效的低缠结。不仅使产品满足了在湿态条件下使用强力要求,又让纤维之间不过分缠结,保障了在水力冲刷作用下能够迅速分解,解决了强力与分散性能矛盾的技术难题。
  项目名称:保温保湿绿化毯
  入选单位:宏祥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创新技术:主要由复合毯体和固定连接件组成,毯体由上到下依次由加筋层、营养层、固种纱、多样化草种肥料、育苗层、防护层等叠层复合连接形成一体化结构。固定连接件包括用以连接顺坡方向上的相邻绿化毯的C形扣件、用于固定毯体的L形钉和用以将毯体固定于边坡上的固定钉。产品以整体柔性结构代替传统刚性结构,形成修筑工程而不见工程,与大自然美妙结合的集边坡稳定、防洪安全、景观绿化、生态修复与一体的多功能产品。供货时,毯体已配有3~5种适合当地气侯生长的植物草种,也可根据景观要求搭配需要的草种,达到很好的生态和景观效果。铺设后通过植物生长的根系将衬垫与地表牢固结合,形成“锚固”作用,抗滑力增加,抗冲刷、耐流速,防止水土流失性能提高,更加保证了堤防边坡的稳定与安全。
  项目名称:汽车用生态超纤材料
  入选单位:福建华阳超纤有限公司
  创新技术:采用与天然皮革中束状胶原纤维的结构和性能相似的聚酰氨超细海岛纤维,制成具有三维网络结构的非织造布,再填充聚氨酯树脂,从性能结构及化学成分上达到天然皮革优良的触感和舒适度,是替代天然皮革的理想材料。本项目通过超纤皮革原料优选,工艺优化,配方调整复配。设计出更合理的汽车生态超纤材料研发技术,建立起了汽车内饰生态超纤材料的科学生产工艺方案。项目产品研发这种材料在生产制造过程中引入阻燃剂、水性材料,制造的超细纤维/聚氨酯/阻燃剂复合新材料。本项目研发的超细纤维/聚氨酯/阻燃剂复合材料的三组分浸渍复合技术开发的三组分复合新材料,能够提高阻燃、透湿排湿性,和真皮媲美。水性PU处理技术使表面更环保生态,达到汽车内饰空气低VOC要求。专利防污抗菌技术,使产品易清洁且长期使用不发生霉变,环保生态。
  项目名称:聚酰亚胺纱线
  入选单位:江苏奥神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创新技术:聚酰亚胺(PI)纤维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耐辐射性能、不燃烧性能和良好的力学性能,可在高温、放射、高腐蚀等恶劣的环境条件下长期使用,主要用作金属冶炼、水泥生产、火力发电、垃圾焚烧等领域高温恶劣工况下袋式除尘器的滤料,在260℃以下可连续使用,除尘效果优异,使用寿命是其它在用滤料纤维的3倍以上。
  聚酰亚胺纱线的开发,可以替代芳纶1313纱线在高温防护领域的应用,用于开发新型特警战训服面料、消防服面料、消防抢险服面料、森警防护服面料、石油和钢铁防护服等面料,进一步提高国内阻燃防护服的防护性能及我国阻燃防护装备水平。聚酰亚胺纱线可以使阻燃防护服在具有更可靠的热防护性同时,还拥有轻便、舒适以及美观等功能。随着公司相关技术的突破及生产规模的迅速壮大、成本的降低,将进一步促进聚酰亚胺纱线的应用。
  项目名称:PTFE永久性建筑膜材
  入选单位:江苏维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创新技术:产品分别以超细玻璃纤维和PTFE树脂作为基体材料和功能材料,首先将玻璃纤维整经、织造、热处理,形成适于后续加工的织物结构,然后通过多次涂覆、烧结,在玻璃纤维基布表面形成剥离强度好、平整光洁的PTFE涂层,所制备的膜材充分体现了超细玻璃纤维高强力、柔软性及PTFE的自洁性特点。产品具有重量轻、力学、阻燃、透光和自洁性能佳、成本低、工期短等优点,被广泛用于飞机场、体育场馆、训练房、游泳馆、展览厅等需要自然采光的公共场所。产品运用自主研发的玻璃纤维基布热处理技术、浸渍涂层配方技术、多次烘培和烧结涂覆工艺技术。有效的提高了膜材的强度、柔软性、耐折性、透光性和自洁性,产品技术指标均已达到国际产品同类产品先进水平。
  项目名称:一种用于纺织纤维梳理用的梳理机用齿条
  入选单位:金轮科创股份有限公司
  创新技术:将齿条的垂直面设计制作成横纹面,使之与另一斜面横纹形成双面横纹,增强齿条对纤维抓取控制能力,从而提高齿条的梳理效果,消除齿条不抓棉、掉网、飞花等现象。双面横纹针布由基部和齿部组成,其技术创新点在于:齿部两侧面均带有横纹(凸条),单侧横纹根数在1~8根之间,打破传统针布只能一侧带有横纹的局面。即梳理机用齿条的齿部左侧面带有横纹,与右侧横纹面形成双面横纹针布。有效解决了梳理机工作辊和道夫不抓纤维及掉纤网等现象。
  项目名称:降温、抗紫外线工装面料
  入选单位:浙江蓝天海纺织服饰科技有限公司
  创新技术:公司引进台湾纺合实业先进的降温纤维纺丝技术,合作开发出自主知识产权的降温纤维,并率先将降温纤维应用到防护面料上,针对降温纤维本身特性,通过对纺纱、织造、染整等工艺的改进,最终开发出具有降温功能的防静电职业安全防护工装面料。
  在社会分工不断精细化的今天,许多生产领域对防静电要求越来越高,无论室内操作还是室外生产,都要求操作人员从头到脚穿戴严密的防静电服装,这将势必给操作人员的穿着舒适性带来不便,尤其在炎热的夏季,这个问题更加明显。为了改善防静电服装的穿着舒适性,人们对防静电面料开展了大量舒适性研究,其中防静电降温面料应用于防护服的研究无疑是近年来的热点话题,降温、抗紫外线工装面料解决产业工人服装安全、健康、舒适性问题。
  项目名称:纯甲壳质纤维水刺非织造材料
  入选单位:山东省永信非织造有限公司
  创新技术:甲克质纤维是一种新型纺织纤维,具有优良的抑菌性能,生物可降解,通过水刺法非织造工艺加工生产的非织造面料,具有手感柔软、平整透气、吸湿性好的特点,可以用于人工皮肤、人体医用仿生材料的基料、航空等特殊领域的滤料。首次100%该纤维在水刺生产工艺线上加工,克服了纤维预湿、开松梳理成网、水刺加固、烘干定型等技术难题,成功实现了纤维在梳理机上的连续均匀成网,纤维在合理配置水针作用下的高效缠结,纤维在适合高温下基本结构与属性的有效保持,并结合水刺法非织造材料行业质量标准制订了甲克质纤维水刺非织造材料标准。项目采用纯甲壳质纤维水刺法生产非织造面料,有效保留了纤维的固有生物特性,可以生产30~60g/㎡产品,速度达到50m/min,为充分发挥甲克质纤维的生物医学特性及在医用领域的进一步应用提供了新基材。
  项目名称:特警战训服面料开发技术研究
  入选单位:陕西元丰纺织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创新技术:采用含35%以上的高强阻燃维纶和多种高性能纤维,通过原液着色技术和混纺配色技术两种途径实现无染纺织织物,使成品颜色达到警用标准色的要求,日晒牢度大于等于6级。采用芳纶1313、阻燃维纶、阻燃粘胶及芳纶基导电材料等高性能阻燃纤维原料,使特警战训服面料具有永久性阻燃功能。纺纱采用细旦阻燃纤维原料,多组分、小比例复配技术,以提高纱线强力;面料设计采用防撕裂格子组织结构;先进的剑杆织机工艺,以获得高强防撕裂性能。在纺纱过程中混入芳纶基导电纤维,使特警战训服面料具有较好的防静电性能。使用纳米级有机硅柔软整理剂,赋予特警战训服柔软舒适性能。项目应用高强原液阻燃维纶纤维,通过原液着色技术和混纺配色技术两种途径实现无染纺织织物。
  项目名称:HBT-NW-BG华博特针刺毡
  入选单位:上海博格工业用布有限公司
  创新技术:HBT-NW-BG华博特(HBT)锅炉专用特种滤料产品采用在进口耐特种纤维中混入了短切的无机纤维复合技术,先按照不同的使用工况条件配制各种使用功能的纤维网,然后在环型针刺机上同基布复合,再用高速针刺机机械加固,从而制成半成品。在后处理方面最终选用了“PTEE“处理配方和表面结膜工艺。考虑到PTEE及助剂的特性,改变了生产工艺,由原来单一的压光、烧毛后整理,改进为浸渍、烘干、熔烘、热碾烫平、定型、结膜等新技术特点,降低了成本,优化了价格。项目将有机耐特种纤维以不同的比例与无机纤维进行混纺;在针刺加固工艺上进行了改进,采取了分工序加固。还采用浸渍、烘干、熔烘、热碾烫平、定型、结膜等新技术,使产品具有高效低阻的特点。
  项目名称:热风粘合非织造电池隔膜基布
  入选单位:绍兴县庄洁无纺材料有限公司
  创新技术:本项目设计了细旦纤维的高速梳理成网工艺,改进了气流喂棉机和道夫装置结构,优化了各辊的针布配置、速比、隔距以及车间温湿度等工艺参数,实现了细旦纤维和特种性能纤维的高速梳理;采用了2台梳理机串联成网、提高生产速度和产品定量,改善了产品均匀度。采用热风穿透粘合工艺,实现了低熔点双组份纤维和高熔点特种纤维混合纤网的固结,设计了具有高精度温度控制及热风穿透速度均衡功能的烘箱,消除了热空气流动的速度差,提高了温度控制精度及温度均匀性。设计了负压预冷装置,消除了"飘网"现象,防止了纤网的意外牵伸,并保证了产品的内外紧密度一致。
  项目名称:非织造织物表面起绒专用刺针
  入选单位:台州宇星制针有限公司
  创新技术:非织造织物表面起绒专用刺针包括针柄和设于针柄端部的连接柱,连接柱最前端有针尖,针尖与连接柱之间设有勾刺,勾刺的截面呈三角形,三角形每个边角设有一个勾刺。
  选用ZH041含钒机针专用材料,大大提高了抗断能力,同时延长了刺针的使用寿命。每棱上原来有2~3齿改为1个齿,将邻距改为0.1mm,齿型改为冠状形。将针柄、连接柱、勾刺、针尖设计成为一体式结构,这样使纤维不容易损伤,也便于钩、脱纤维。而在从钢丝到第一中间节的变径和到工作段变径通过变径机,变径到所需要的直径为Ф1.81~Ф1.84mm,变径后的产品总长度控制在76.2±0.1mm,针尖通过磨尖机和砂轮磨削后改变针尖形状到冠状形。采用模压方式提高工艺精度,在已经形成的三方棱上相应地模压出所设计的齿深、齿突、槽长等要求,使针尖到齿的距离为3.2mm,并成功缩小邻距到0.1mm。
  项目名称:涤纶纺粘热轧平板非织造布
  入选单位:山东泰鹏无纺有限公司
  创新技术:本项目采用世界先进的整狭缝引射式纺丝牵伸工艺,以及分级控温式多对平板热轧技术,开发生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涤纶纺粘热轧平板非织造布。研制了克重10~120g/㎡的平板无纺布生产系统、低克重平板无纺布生产方法及生产系统等装置。根据空气动力学原理以及纺粘法非织造布的生产特点,通过调节牵伸平台高度及对牵伸器内部结构改进优化,使引射气流连续稳定不产生湍流,牵伸效率达到最高。提高了牵伸气流的压力有利于改善牵伸效率,提高纤维的取向程度和结晶度,从而改善纤维的性能。并通过改变中央空调的温度、风压等传感器控制系统,采用模拟量控制,减少温度、湿度、风压的波动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减少电流的波动,达到节能的效果。
  项目名称:涤/碳复合隔热非织造材料
  入选单位:山东泰鹏无纺有限公司
  创新技术:涤/碳复合隔热非织造材料是由一些悬浮于惰性乳胶中的微小陶瓷颗粒构成的,它具有高反射率、高辐射率、低导热系数、低蓄热系数等热工性能,具有卓越的隔热反射功能。该产品不仅自身热阻大,导热系数低,而且热反射率高,减少自身对太阳辐射热的吸收,降低被覆表面和内部空间温度,是有发展前景的高效节能材料之一。在中国也仅使用于尖端科技高速列车的墙体隔热吸音材料和航空舰艇的壳体隔热防震轻体的环保材料。创新采用碳短混合纤维应用于高速列车、舰艇吸音隔热材料,产品总体结构设计实现四层复合一体结构。为了提高碳纤维混合均匀度,确保碳纤维呈单根状态,能实现均匀梳理,在抓棉的过程中,由于碳纤维丝束不易分散,相对较重,故在工艺流程中先进行碳纤维单独开松,再与有机短纤维一起开松混棉。

所属类别: 业内资讯

该资讯的关键词为:

网站首页     |    走进亚南    |    业务领域    |   新闻中心     |    活力亚南     |    人力资源    |    联系我们